六十石山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至於為什麼做六十石山呢?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ㄕˊ)山。(資料來源)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的人甚至是我自己也都還是稱呼為六十石(ㄉㄢˋ)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統計單位讀因是這樣發音的。不過沒關係,說給大家聽聽知道就好,還是看花重要囉。

台東金針花-11
<像是黃金水瀑般流瀉整個山谷的金針花>

其實幾年前也去過一次六十石,不過當時已經是花季的末期,所以僅剩一小區是給觀光客拍照用的,所以當年並未看到滿山滿谷的金針花。不過雖然當時沒看到滿滿的金針花,卻也被小瑞士的景觀深深吸引而難以忘懷。所以今年趁著花季,再次邁向第二次金針花之旅。

台東金針花-33
<2009年拍攝的照片,跟樓上的做對比頗是有趣>

通向六十石山的山路其實並不大,且在花季時是有管制時間的。如果要去的朋友最好是上網查詢一下,免得有人說在山下等了30分鐘才得以上山,那也是頗為辛苦的一件事,何況花季到了山上也還是會塞一下。管制資訊可到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縱谷資訊查詢。

台東金針花-02
<看得出來嗎?左邊車右邊車中間車=塞車>

整個花季園區的遊玩方式大概就是開車-停車-下車-開車-停車-下車-開車-停車-下車...。畢竟每一區都還蠻廣的,若真都是走路大概會中暑吧@@。不過也還好,其實整個動線是環狀的,所以依照行進方向規定,其實到也是算順暢了。而且雖然塞了車,太陽很大,但是下了車爬上山頭一看,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真的。

台東金針花-15
<滿滿的金針花,翠綠的山野,藍天白雲。真的是夠了~好美呀>


台東金針花-09
<高地山坡上看花東縱谷>

而在這走走停停裡,肚子也是會餓的。園區裡吃的其實不多,除了幾家餐廳外,就是活動期間進駐的小販了。不過大概是習慣了台灣的夜市,就會覺得小販攤不多,賣的東西種類也不多:P。但是話雖如此,畢竟這裡是農業區,人家的重點是放在推廣當地農業產品為主,因此大多的產品以金針花為主角也是正常囉。

台東金針花-06
<炸金針花50與金針香腸30,都還不錯吃>


台東金針花-08台東金針花-29台東金針花-04
<紫蘇梅湯30,透心涼~讚>                <一般食用金針花,指未開花的>      <金針花,是用來看的>

吃飽喝足,園區的景致真是會讓人想待在那細細品味觀賞的,不過天氣實在是太熱又正值透中午@.@,最後還是選擇走走停停拍照看景。如果真要細細品味可能會變成另一個觀光特色了-小黑人。

台東金針花-17
<處處都是美景,山丘上便是忘憂亭,中間一排車過去就是小瑞士觀景平台>


台東金針花-20
<綠野與金針相映>


台東金針花-27
<俯瞰整個山區>
 

台東金針花-28

<金針花:我在台東六十石山>

 

拜訪日期: 2012.08

 

--

台灣地名小探源-不負責任講座

 

富里村舊稱「公埔」,關於這個地名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民間傳說在清代平埔人遷入之時,此地原為阿美人的獵場,兩族人因此而爭奪不休,最後雙方協議為公埔作為分界,公埔以北的原野屬阿美人,南方則屬平埔人的獵場,富里村一帶原野則作為公共的獵場,兩族人均可以在此狩獵,此地遂有「公埔」之稱。

而文獻紀錄則稱:「地名源自清光緒元年(1875)政府開山撫番時,曾頒佈招墾章程,規定每位墾民先分給田地一甲開墾,另外在給附近的原野地一甲作為續墾地,其他尚未發給的荒地就被稱做『公埔』」。

又,世居村內自稱是「恆春人」後裔的平埔耆老,則另有承自於先人的說法為:「清廷再光緒元年兵分三路入撫後山後,即將地方略以劃為南路卑南、中路秀姑巒溪及北路奇萊三區,由原開路防營就地屯駐治理,中、南兩路營官則約定以本村之域為界劃地分野,雙方不得擅自侵越,但每年三年會師此地聚飲聯誼,同時在附近荒埔原野以燎獵的方式來操兵練馬,這也造成後來本村周遭的丘陵淺山看不到老樹巨木的原因,而當時二路防營便稱此域為『公埔』」。查考這參個版本,「獵場」之說雖未見於歷史記載,但文獻中確有「平埔族、阿美族以鱉溪為界,並立石永為記。」的記載。「公埔荒地」之說是當時後山所有尚未開墾荒地的統稱,並不是專指富里地區一帶的原野。而「營官議界」之說與當時的史實發展頗為肳合,但鄉間耆老一般都持獵場之說。

昭和12年(1937)地方改制時日本人引用他們本土的一個古國名稱將公埔改為富里庄,現在日本國千葉縣內也有一個名為「富里町」的城鎮,光復後改庄為村而沿用至今,近代則望文生義將「富里」解釋成:「富裕鄉里」,引以自豪或聊以自慰。


以上是我覺得在網路上找到比較客觀詳細的敘述節錄,詳細資料請參閱<花蓮縣文化局社區營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ggie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