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高雄旅遊,除了捷運是很好的交通工具,另外一項就是先前文章曾經大力推薦的公共腳踏車系統了。這次的行程利用下午的時間,一個人沿著愛河左岸(同盟路)一路騎,這才發現愛河的改變真的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沿途風景真的是很不錯。而且在這冬季裡還真是讓我感受到南台灣的溫暖陽光,然後加上騎車時微風佛面,我想愜意所說的大概也就是這樣子了。
<愛河之心其實還不小。不過要從高處拍才是真正的美,不過還沒找到適當的拍攝點XD>
<這時候太陽還是蠻高的,但是其在河邊,加上也有些路樹在自行車道,溫度還真是剛剛好舒服>
<愛河沿途都有連接河兩岸的橋樑,雖然是小橋,但是都蠻有特色的>
<黃金愛河這家店有下午茶咖啡,晚上也有現場演唱,有時間也想來去聽一下^^>
回程的路線因為想說試試不同的路線,所以改走河西路再接馬卡道路,結果因為下班時間,加上馬卡道路其實腳踏車道似乎還沒有完成,所以一路上有大半跟摩托車共騎,感覺有點壓力。不過還好高雄的路真的大多都蠻大條的,所以倒也不至於太危險,只是騎腳踏車時若是碰上下班時間,在馬路上還是要多注意一點才好。
回來以後因為好奇騎了怎樣的路線,在google地圖上發現,原來愛河其實並不算是河,她的源頭說起來只是在一片濕地,而且河水主要來源其實是廢水XD,這也就難怪曾經愛河是髒臭的。但是其實愛河最早的發源是一條連接港口的小川,是後來日治時期擴建高雄港時才再將她河底挖深,做為運送木材的河道。
而關於「愛河」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能是來自1948年的一則事件,當時的愛河畔有一家「仁愛河遊船所」,在颱風過後招牌損壞,只剩下「愛河」二字,之後不久又發生了情侶跳河殉情的事件,而採訪事件的記者拍攝照片時將招牌上的愛河二字入鏡,透過報紙的傳播,使愛河的名稱開始流行。(維基百科)
更多愛河的風光,等著你我去體驗發現,感受她的蛻變。
時間: 20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