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望安,除了廣闊的大海美景或是浮潛欣賞海底的美景之外,另外更不能錯過的就是古厝巡禮了。因為望安留存了全台少見的集體民宅村落-中社古厝。
< 意外的在古厝遇上羊男 >
位於望安的中社村,原名「花宅」的中社古厝。一說是由村落透過海灣往西望可見花嶼,故名「花宅」,另外一說是當年先民觀察當地地形,周圍山種圍繞,宛如蓮之瓣,於是在中央花心,山仔為頂,附近構屋,因此名為花宅。至於為什麼改為中社村咧,答案就是當年蔣經國先生巡視時,因為該村地理位置居於望安島的中央,遂改名中社。嗯...相信大家也是跟我一樣有一種無言的感覺,是吧!
< 地中海風格出現在中社>
< 咾咕石 >
中社的發展甚早,早在清代就有文字記載,距今大約是兩三百年的歷史了。村中古厝算是頗有秩序的依序建造,且每戶人家的側門,都緊鄰著小巷一一相對,這便是於海盜侵擾時,可以利用側門逃跑並奔相走告,這種窄巷稱為「互助巷」。古厝建築幾乎多使用咾咕石(鈣化的海藻珊瑚石)來築牆,只有少數的有錢人家才會用玄武岩。而當時的建築技術就已經相當講究,迎風面的咾咕石間隙較小,像這種老式建築技巧,現在鮮少看得到,中社古厝因少受破壞,還能看出差異。
< 看得出互助巷,還有許多的咾咕石>
< 建築特色吸引了無數愛好攝影的朋友造訪>
建築窗櫺部分,最出名的花雕窗櫺在此就可以看到經典,曾姓花宅的正門口,兩旁的窗戶便以紅磚砌成「曾」字,也有討喜的「囍」字;另外當時最流行的便是以竹卷狀為窗柱的書卷窗,這些都還能在中社古厝群裡面發現。此外,澎湖古厝的建築形式多為閩式建築,在屋簷接角處有優美的半圓形大弧,整體造型則有三合院式或獨棟獨間但彼此仳鄰的。為了適應澎湖冬季強烈的北風,澎湖古厝的通風口與窗戶多非常小巧,連門戶有時通常都僅容一人低身通過。
< 曾性古宅,窗櫺上可明顯看出"曾">
根據澎湖縣政府資料,中社古厝由151間住宅、畜舍組成,另有兩所寺廟、一所教堂、一些水井、魚灶等,目前實際居住約100人。人數與住宅數量的落差乃因光復前後即有大量住民遷徙至馬公跟台灣。所以實地走訪之後可以發現,150餘間的古厝大多無人使用亦未曾改建,所以古厝林立卻已有為數不少的古厝已是頹倒。
< 應該是信仰中心>
中社古厝是否有其歷史價值呢?事實上在 2003年,「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MF)公布世界100個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社村被列入守護計畫名單中,由此就可以看出他的歷史價值意義了。而也就因為這樣,澎管處因此在中社鋪設了石板觀光路,形成了現在嶄新的路貌。但是此舉則是遭到兩極的評斷,因雖然看起來似乎是嶄新的路貌,但是也有人認為將中社古拙的美感給破壞了。
< 嶄新的街道景觀>
至於如何,端看個人看法如何了。個人是覺得路倒也是修的乾淨俐落,雖然少了古意但也還頗是清幽。只是希望除了路之外,更希望應該多用點心思在古蹟的保護,似乎是更重要的事了。
一路恣意閒晃,正以為到底無路時眼前一亮,原來是海呢。陽光毫不吝嗇的灑落在海上,這靠海的村落一轉眼就有這樣的景緻真是叫人羨慕。
--
留言列表